特里爾主教座堂聖彼得主教座堂(德語:Hohe Domkirche St. Peter)是羅馬天主教特里爾教區的主教座堂,長112.5公尺(369英尺),寬41公尺(135英尺),位於德國特里爾,也是德國境內最老的主教座堂,長壽的建築經歷了十數世紀,揉合了不同世代的設計元素。1986年與特里爾其他古羅馬遺址共同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香榭麗舍大道是法國首都巴黎的一條大道,位於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區。它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香榭麗舍」原意是希臘神話中聖人及英雄靈魂居住的冥界。起始於協和廣場,廣場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東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較平坦,接著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樂廣場,廣場中心屹立著凱旋門。
香榭麗舍大道是巴黎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香榭麗舍大道的前半段被綠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築包圍著(the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ecouverte)。在它的高處,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場所(電影院、Lido、香榭麗舍劇院),還有許多著名的咖啡館和餐館(Fouquet"s)。
054100
協和廣場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的一個大廣場,面積約8.4萬平方米。1755年,廣場由Ange-Jacques Gabriel設計,是一個由護城河環繞的八角形,介於西面的香榭麗舍大街和東面的杜伊勒里宮之間。廣場上充滿了雕塑和噴泉,1763年以當時的國王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Place Louis XV)。1748年,廣場上豎立起國王的騎馬雕像。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五雕像被推倒,廣場也改名革命廣場,為路易十六與其皇后瑪麗安東尼斷頭之地。在1795-1799年的督政府時期,這座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作為在法國革命的混亂之後表示出的民族和解的姿態 。在19世紀,這座廣場又曾經更名數次,但是最終還是定名為協和廣場。
廣場周圍由雕塑和噴泉環繞,另有8座雕像,代表法國8座主要城市。廣場的中心擺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頭裝飾著象形文字讚揚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他是十九世紀埃及政府送給法國的兩個方尖碑之一。另一個仍留在埃及因為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這太困難且太重以致於不能運到法國。1990年代,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個方尖碑歸還給埃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