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拉大教堂大教堂建於12世紀初,直到16世紀才完工,費時數百年,是西班牙最早的哥德式建築傑作。它是一座具有城堡功能的教堂,教堂後方有一座西摩洛塔(Cimorro),它同時是教堂防禦工事。教堂外觀質樸簡單,但內部大有可觀,中央禮拜堂的祭壇屏風描繪基督的一生,是佩德羅-貝魯格特(Prdro Berrugrete)的作品。教堂內的唱詩班席飾有銀匠風格的雕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內部還有許多建築是紅斑的石造工藝,很別緻,而附屬的博物館則收藏羅馬時期的繪畫,其中以胡安-阿爾發(Juan de Alfa)的'聖餅顯置台'最著名。
瑪麗亞露意莎公園西元1893年時,瑪麗亞露意莎王妃將聖特爾摩宮(Palacio de San Telmo)部分土地捐出,建成了這座公園。後來,為了舉辦1929年的伊比利-美洲博覽會,將公園畫分為兩部分,分別設置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與美洲廣場(Plaza de América),因而形成今日的面貌。 距離塞維亞大學比較近的西班牙廣場,是一個兩旁聳立兩座高大塔樓的半圓形的廣場,塔樓分別象徵天主教雙王費南度和伊莎貝爾,建築底層設置了一座座的涼椅,分別象徵西班牙58個重要城市,涼椅上的彩色磁磚敘述該市最重要的史跡並描繪出地理位置。廣場前方還有一條小運河,還提供划船服務,是一個既可豐富視覺,又能令人放鬆心情的地方。 比較遠的美洲廣場上保留著昔日博覽會時興建的建築,其中有兩棟改建成博物館——民俗博物館(Museo de Artes y Costumbres Populares)和考古博物館(Museo Arqueológico),前者是個穆德哈爾式混哥德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大型宮殿建築,後者則是新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體。光是細細品味這精緻如藝術品般的建築,就已經是一大視覺享受了!
貝倫塔貝倫塔是一座五層防禦工事,位於葡萄牙里斯本的貝倫區。它建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的1514年到1520年間,用來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以及附近的傑羅尼摩斯修道院。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葡萄牙里斯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海港。當時有必要建造一些防禦工事來防衛里斯本和它的港口。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最早提出一個防禦計劃。貝倫塔就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貝倫塔的建造也為了紀念里斯本的主保聖徒-聖文森特(St. Vincent)。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Francisco de Arruda)被任命為貝倫防禦工事總建築師。貝倫塔的建造始於1514年,由皇家工程大臣迪奧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主管,當時他也負責附近的傑羅尼摩斯修道院的建造。貝倫塔在1520年完工。
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比如說厚的石繩環繞塔身,點綴石結、渾天儀或是耶穌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動植物元素。其中一座石雕犀牛相當引人注目,它在崗亭的底座上,顯示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績。隨著時間流逝,貝倫塔失去了它建造時的主要用途-防守塔霍河邊上的港口。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它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燈塔。利用貯藏室被改造成的地牢,它也曾被用作為監獄。
今天,就像聳立在美國紐約入港處的自由女神像一樣,聳立在里斯本港口的它成為了葡萄牙的象徵。在1983年,貝倫塔和附近的哲羅姆派修道院一起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054100
航海發現紀念碑葡萄牙紀念15至16世紀航海時代的一個紀念碑,也是里斯本其中一個著名地標。
054100
羅卡岬葡萄牙境內一個毗鄰大西洋的海岬,它處於該國的最西端,也是整個歐亞大陸的最西點。CABO DA ROCA位於北緯38度47分,西經9度30分,距離里斯本大約40公里。
人們在CABO DA ROCA 140公尺高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燈塔和一個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語寫有著名的一句話:『大地盡頭、海洋開端』(葡萄牙語: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從里斯本沿海岸驅車一個半小時可到達羅卡角,途中會經過葡萄牙著名的海港城市卡斯凱什。
熊抱樹市標El Oso y el Madrono Madrid在馬德里市中心的太陽門廣場上轟立著一座地標性雕塑,熊抱樹莓。一隻熊兩條腿直立、前爪抱住樹幹,仰頭望著樹上的果實。
這個馬德里地標故事的起源眾說紛紜,在民間流傳一個膾炙人口的版本。馬德里(Madrid)這個詞進西班牙語裡的媽媽快跑(Madre id)。傳說很久以前馬德里還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圍,野熊野豬等凶猛動物時常出沒林間。有位住在林邊的小男孩下課許久還沒回家,焦急的媽媽到附近森林中找孩子,忽然聽到兒子高喊:嬤嬤快跑!原來小男孩在放學途中遇到野熊,他盡力高喊希望嬤嬤能趕快逃離這個危險的地方。儘管無從考證故事的真實性,但當地民眾都被小男孩的勇敢打動,因此流傳下來。
054100
馬德里皇宮馬德里皇宮是西班牙國王的正式駐地,位於馬德里市中心西部的Bailén街,是建於18世紀的新古典建築,內部盡是金碧輝煌的裝飾與豪華的傢俱,處處顯示出古時西班牙王國的強盛與繁榮。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室並不居住在這裡,而是住在馬德里郊外較小的薩爾蘇埃拉宮(Palacio de la Zarzuela)。不過,馬德里王宮仍然用於國事活動,在沒有正式活動時向公眾開放。
馬德里王宮的正門面對南側的兵器廣場(Plaza de la Armería),相對於王宮代表的世俗政治權力,廣場的另一邊是代表教會信仰權威的是阿穆德納聖母主教座堂。距離王宮最近的地鐵站是歌劇院站(Estación de Ópera)。
054.5100
哥倫布廣場(馬德里)西班牙馬德里的一個廣場,最初稱為聖雅各廣場(Plaza de Santiago),1893年改為現名,以紀念航海家哥倫布。廣場中間的哥倫布紀念碑,建於1885年。哥倫布的白色雕像站立在高17米的圓柱頂部,面向西方,那是他發現的新大陸的方向。右手握著當時捐助他航海的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旗幟,旗下是地球儀。柱子下方的基座四面分別裝飾有和哥倫布航海相關的浮雕。
東面的浮雕:講述哥倫布向教士佩雷斯介紹自己的航海計劃。 哥倫布就是由他引薦給女王伊薩貝拉的。
西面的浮雕:表現女王伊薩貝拉為籌集航海的費用,賣掉自己的首飾。
北面的浮雕:哥倫布首航的旗艦「聖瑪利亞」號帆船。地球儀上刻著「哥倫布將新大陸獻給科斯蒂利亞-萊昂王國」(西班牙王國的前身)
南面的浮雕:聖母像,是航海的守護神。下方刻著首航美洲的三艘船的名字,平塔號、聖瑪利亞號和尼尼亞號。以及首航隨行的88名水手的名字。
廣場上的花園稱為「發現花園」(Jardines del Descubrimiento),皇家造幣廠(Fábrica Nacional de Moneda y Timbre)曾設於此處,直到1970年。哥倫布紀念碑下面是一個帶有瀑布的大型噴泉。在廣場的另一側是兩座哥倫布塔(Torres de Colón)。
054100
西貝流士噴泉馬德里著名的地標景點,自1782年起坐落於Recoletos大街和Prado大街之間的同名廣場。噴泉中的Cibeles女神是大地、農業和肥沃的象徵,端坐於一輛獅子拉的四輪馬車之上。這是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時期由貝圖拉羅德利蓋斯(Ventura Rodríguez)設計的。雕像是大理石材質,噴泉最早位於Recoletos大街的美景宮(Palacio de Buenavista)附近,直至19世紀末期才遷移至現在的位置,位於廣場的中心。如今,該建築已經成為皇家馬德里球迷的象徵,他們總是歡聚在女神鵰像周圍慶祝球隊取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