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bound 行天下, 東南亞

超詳細峇里島全攻略!不論自助或跟團都該收藏的東南亞峇里本色秘笈

峇里島

(Photo by Christopher Alvarenga on Unsplash)

峇里島 就像是與世隔絕的人間天堂,每年將近600多萬的遊客不惜遠道而來只為為一睹她的美。 峇里島 上的山林美景和海岸藍波不在話下,島上居民的生活和優雅文化更是叫人嚮往。一起透過旅居印尼的當地視角,細數這位絕世美人的魅力和一生。

峇里島(Bali)

峇里島

(Photo by Artem Bali on Unsplash)

2018年9月28日,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省府帕盧(Palu)地區受到7.5級強震,以及稍後超過6公尺海嘯的襲擊,造成數以千計的民眾死亡,以及數以萬計的居民流離失所。台灣觀光當局為了讓民眾安心,曾向媒體表示:蘇拉威西島是峇里島(Bali)的離島,距離首都雅加達也尚有2000公里,少有旅客前往旅行。可見峇里島與首都雅加達在台灣政府官員與民眾心目中的同等份量。

事實上,蘇拉威西島的面積是峇里島的30倍大,並非峇里島的離島。但峇里島確實是印尼國境17000多個島嶼中,最璀燦耀眼的一個小島,地處印尼大巽他群島與小巽他群島之間。西側的大巽他群島(Greater Sunda Islands)是由蘇門答臘與爪哇等幾個大島所組成的群島,而小巽他群島(Lesser Sunda Islands)則是包含峇里島以東,由566個較小的島嶼組成的帶狀群島。峇里島土地面積5780平方公里,人口420幾萬,83.5%信奉印度教、13.4%為伊斯蘭信徒,另有2.5%為基督教徒與百分之零點六的佛教、道教、孔教與其他宗教信徒。

峇里島

(Photo by Christine Wehrmeier on Unsplash)

在這一大串散落在赤道及其兩側的翡翠般島嶼中,峇里島到底憑著哪些特殊條件或神奇魅力,每年吸引約600萬名國際觀光客與約650萬名國內遊客,而且一訪再訪,彷彿人世間的紛擾與憂愁都進不了這廣受眾神守護的神仙島嶼。甚至有些旅遊達人還特別推薦峇里島為有生之年必遊之地呢!

除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海天美景、溫和善良且充滿藝術細胞的島民,以及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與對宗教的虔誠外,願與外來文化交會融合,以及觀光基礎設施完備等,都讓峇里島既能在保有原味、又能趕上國際潮流的大趨勢下,脫穎而出。但如何在發展觀光與護持傳統的角力過程中取得平衡,也不時讓峇里島政府與人民傷透腦筋!

確實,如果峇里島任由國際財團蠶食鯨吞,別墅與名品店一步步蓋過農田與神廟,逐漸失去峇里島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傳統生活及信仰文化,不但峇里島可能失去她在世界上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失根的峇里島人民又將情歸何處?

★精選行程:峇里島

☛出國找旅遊咖:印尼便宜機票印尼優質住宿印尼超值行程

火山構築而成的生命源頭

攤開峇里島地圖,整個峇里島的地形就像一隻大母雞,身後緊跟著幾隻小雞。

峇里島

(西峇里島國家公園/Photo by Jorge Franganillo on Unsplash)

母雞頭部朝向爪哇島,但微微回頭望著在東南方的小雞,母雞的腳立在湛藍的印度洋上,遺世而獨立。這隻母雞的頭部是西峇里島國家公園(Taman Nasional Bali Barat),約佔峇里島總面積的1/10,保留了熱帶雨林、海生環境與特有鳥類等多元生態原始面貌。

她的五臟六腑由一系列的火山與高山湖泊所組成,由東而西包括有峇里島聖山之稱的阿貢山(Gunung Agung,標高3142公尺)、阿邦山(Gn. Abang,2153公尺)、巴度爾湖(Danau Batur)、巴度爾山(Gn. Batur,1717公尺)、布拉坦湖(Danau Bratan)、布揚湖(Danau Buyan)、坦布林岸湖(Danau Tamblingan)、坡漢山(Gn. Pohan, 2001公尺) 與巴都考山(Gn. Batukaru,2276公尺)等,構組成峇里島的生命中樞與源頭,也是早期島上原住民對大自然崇拜的信仰中心,例如位於峇里島最尊位的東北方,最高峰阿貢山腰的母廟—貝沙基神廟(Pura Besakih),祭祀最莊嚴的阿貢山,古老而神聖;以供奉湖水女神(Dewi Danau)為主的巴度爾神廟(Pura Ulun Danau Batur),廟中最神聖的11層梅魯神龕(Meru),因從幾次火山噴發中,傳奇性的留存下來,即使重建後,依然香火鼎盛;還有位於峇里島第2高峰巴都考山麓的神聖巴都考神廟(Pura Luhur Batukaru),奉祀巴都考火山的守護神大天(Mahadewa)。

峇里文化的菁華

峇里島

(湖水女神廟/Photo by Sebastian Pena Lambarri on Unsplash)

沿著母雞臟腑往下半身及腳部向南流竄的山壑,猶如血脈般形成峇里島的主要肌理,從布拉坦湖的湖水女神廟(Pura Ulun Danau Bratan)到山腰處的蘇巴克(Subak)水稻田灌溉系統,孕育出峇里島豐實的水稻文明,形成的搭班南(Tabanan)王國,也成為峇里島的米倉;峇里島傳統文化與印度教信仰的精髓也盡在此地區,如眾所周知的烏布(Ubud)藝文小鎮,除了頗具知名度的烏布皇宮(烏布王室的官邸,正式名稱為Puri Saren Agung)外,打從1930年代開始與西方藝術碰撞後,逐漸揉合東西方文化,充分展現出峇里藝術的無限生命力。

其中內卡藝術博物館(Neka Art Museum),分區呈現峇里島藝術發展流變的過程;克隆宮(Klungkung)是峇里島古代王國的名稱,當時的王室所在地瑟馬拉普拉(Semarapura),至今仍為峇里人謹記在心,18世紀時期殘留下來的Kertha Gosa古老法院與Bale Kambang宮,依然保留些許古意;另峇里島必遊景點之一的海神廟(Pura Tanah Lot),在此遠眺一波波長浪劃過礁岩與落日餘暉下的神廟剪影,心神頓然舒坦,令人無憂也無慮。

★精選行程:峇里島

☛出國找旅遊咖:印尼便宜機票印尼優質住宿印尼超值行程

與世界接軌的地方

峇里島

(峇里島的Sanur/Photo by Chema Photo on Unsplash)

雞腿部分的地形平坦,中間為首府登巴薩(Denpasar),是峇里島省的行政中心,西側緊臨印度洋的一系列濱海村子,如肯羅伯坎(Kerobokan)、水明漾(Semiyak)、雷吉安(Legian)、庫塔(Kuta)及杜邦(Tuban),沙灘一路往南綿延,直到峇里島南端的烏拉萊(I Gusti Ngurah Rai)國際機場,這一長條白色沙帶都是戲水與觀賞落日的最佳選擇點。東側的薩奴爾(Sanur)是西方旅行者最早開發的渡假區,除可悠哉欣賞日出並與當地民眾互動外,出海巡遊也很方便。這整個地區,是峇里文化與外來文化接觸最頻繁的觀光地區。

腳爪部分的半島地勢逐漸向西南隆起,位居腳踝最窄處的金巴蘭(Jimbaran),小漁港出身,以海鮮聞名,因雙面臨海,天生麗質,已開發成知名的高級飯店區。座落西南高崖上的烏魯瓦圖神廟(Pura Luhur Uluwatu),是居高欣賞印度洋浩瀚波瀾與落日餘暉的絕佳自然觀景台。半島東側的努沙杜瓦(Nusa Dua),是印尼政府委託經營管理的高級渡假管制區,也是召開國際會議、企業犒賞員工與舉辦大型婚宴的首選渡假區。稍北方不屬於管制區內的丹戎貝諾亞岬角(Tanjung Benoa),則提供多元豐富的水上水下活動,可滿足喜歡海上活動者的各式需求。

跟在母雞尾翼下的小雞,藍夢島(Lembongan)、瑟尼島(Ceningan)與努薩培尼達島(Penida)等小島如影隨形,是喜歡探索離島人文風情與從事海上休閒活動者的天堂。

三界和諧的峇里本色

梵語Om Swastyastu與Om Shanti Shanti Shanti Om!是峇里島印度教居民最生活化的口頭與口尾語,梵語的意思是「歡迎與天地萬物和諧共存」。換言之,也就是祝福世界和平。

峇里島

(Photo by Sascha Matuschak on Unsplash)

三界和諧(Tri Hita Karana)是峇里島人生命哲學的核心,也就是信守人、神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共存價值。透過這層精神型塑而成的峇里文明,以及自然展現出來的生活態度,相信才是讓峇里島永續生存、並成為國際觀光客源源不絕慕名而來的主要因素。

峇里島人始終相信,只要人與神、人與人,以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間,能維持一種和諧平衡的依存關係,幸福與快樂就會自然降臨。而體現三界和諧生命哲學最真切的其中一項,就是峇里島上已有千年歷史、特色獨具的蘇巴克水稻灌溉農業文化。

峇里島

(峇里島梯田/Photo by Niklas Weiss on Unsplash)

1860年,英國威爾斯的自然學家Alfred Russel Wallace 為證實他的華里斯線(Wallace Line)理論,曾到峇里島做調查研究,並以峇里島及其東邊的龍目島(Pulau Lombok)之間的海峽中線,做為歐亞大陸與海島型動植物分佈的分界線。他停留峇里島期間,就曾驚豔於峇里島上的特殊水稻灌溉系統,並給予極高的評價。

這套複雜的水稻灌溉文化,是峇里島人民千年來對「三界和諧」哲學的一種體現,2012年印尼政府就選擇佳帝路維(Jatiluwih)附近地區的五大片梯田與水神廟,以「峇里蘇巴克灌溉系統」(Cultural Landscape of Bali Province: the Subak system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Tri Hita Karana philosophy)申請登錄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蘇巴克

峇里島的火山地形得天獨厚,充沛的雨水順著火山地形切割成一條條溪流,經年滋潤著這塊土地。

峇里島

(蘇巴克為峇里島的水道管理系統/Photo by Jason Cooper on Unsplash)

水稻耕作的豐收與否,陽光、水源與沃土缺一不可。峇里島天生麗質,擁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地,還有南緯八度的赤道豔陽,水源雖也源源不絕,但如何將谷間溪水順利引入條狀丘陵地灌溉水田,終於激發了部分峇里聚落的創造力。

根據專家研究,9世紀時,峇里人已逐漸發展出複雜的水源引流渠道。但是,早期蘇巴克水稻灌溉耕作分享系統的建立,並非由當時各地區的國王所主導興建,而是透過需求,自發性的由村民們協調商議而成。無論是灌溉渠道的開挖,或是神廟管理水閘的開放與關閉,均以公平合理的作業模式,讓所有農民可以平均分享所需的水資源。

水稻被峇里人視為上天的恩賜,而稻米成熟收成時分,也正是村民們舉行盛大水神廟祭典的時刻,二者合而為一,神廟舉辦祭典的同時,老百姓也歡慶豐收,感謝眾神的恩賜。

★精選行程:峇里島

☛出國找旅遊咖:印尼便宜機票印尼優質住宿印尼超值行程

習俗點滴

峇里島是集印度教精神與眾神祇的國度,人生大小事情都得依著神明的旨意行事。

峇里島

(Photo by Artem Bali on Unsplash)

民主選舉與行政管理體系取代峇里人的傳統宗教與階級體系後,原本的族群階級觀念猶存在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始終維繫著峇里社會的凝聚力與信仰精神的活水源頭。因此,無論行居坐臥或樂禮上香,從出生取名、初潮成年、相親結婚、懷孕生子,直到死亡喪禮,凡事均得緩緩按部就班,馬虎不得。

峇里人的階級制度

傳統峇里社會概分成4大階級,各司其職,包括最高的祭司或僧侶層級(Branmana)、第二層級為國王或英雄(Ksatria)、第三層級為專業人士(Weisya),以及最基層的勞動階級(Sudra)。生命階段中最基礎的選取名字,也依著這個階級制度運行。

峇里人取名

峇里島

(Photo by Artem Bali on Unsplash)

出生取名通常在週歲時舉行,由印度教高僧主持儀式,並請觀禮現場德高望眾的長者試著依傳統階級命名方式為新生兒取名,寫在紙條上讓小孩自行抓取名條,就成為自己這輩子的名字。

只是這種取名方式,只在峇里島前3個社會階層中運作,例如傳統社會中最高層的祭司階級子女,在取名過程中會冠上階級名稱,因此若看到峇里人名字叫I.B. Alit Wiratmaja,就可以知道他的出身階級為最高層的Ida Bagus(I.B.),後頭加上名字,如果是女性則加Ida Ayu 階級頭銜。第二階級銜為Anak Agung,第三階級銜為I Dewa,依此類推。

最基層(第四階級)的勞動階級民眾,取名通常只依家中的出生順序排列,無論男女,老大就叫Wayan(或稱Putu、Gede,女生還可以另稱Iluh),老二叫Made(或稱 Kadek,女生還可以另稱Nengah),老三叫Nyoman(或稱Komang),老四叫Ketut。以四為週期,週而復始,老五又回頭叫Wayan,老六叫Made,依此類推。

峇里島

(Photo by Artem Bali on Unsplash)

名字之前加大寫的I表示男性,加NI表示女性,名字之後再加上父母親的名字,就成了全名。例如名字叫I Made Arga的,就表示他在家中屬排行老二或老六的Arga先生,而NI Wayan Ayu則屬排行老大或老五的Ayu小姐。

因此,我李東明若生在峇里島上,名字就叫I Wayan Tommy。在峇里的公眾場合,如果很單純的喊出Wayan或Made等名字,一定會有不少人回頭看你,因為第四階級是峇里島上的普羅大眾。

初潮與成年

峇里島

(Photo by Ruben Hutabarat on Unsplash)

月經初潮是少女含苞待放的象徵,家人會要求少女待在房裡,並在房門上懸掛鮮嫩的椰葉;這段期間,所有男性與外人都不得進入或靠近少女的臥室。富貴人家還會特地在村子裡敲響木梆子,宣告自家少女已長大成人,可以論及婚配了。

初潮經期結束後,家人會選擇公共教儀場所舉行潔身儀式,先請巫師為她淨身,並穿上金線繡花綢緞服飾,頭戴鮮花編織的桂冠頭飾,坐上年輕小伙子的肩膀,扛進儀式現場。經過冗長儀式後,再由家人陪同乘坐彩車前往神廟謝神,並在家中設宴祭拜神靈與款待觀禮賓客。

峇里島

(女孩15歲時舉行挫牙儀式/Photo by NELbali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另一個從兒童期跨入成年期的儀式為挫牙儀式,這個「挫牙轉大人」的儀式年齡,分別為男孩17歲與女孩15歲。因為峇里人相信人類上顎的四顆門牙與兩顆犬牙,分別代表著慾望、貪婪、憤恨、焦慮、空想與嫉妒等六種罪惡,如不加以挫平,就無法擺脫邪惡,成為大智大勇者。

準備接受挫牙行成年禮的孩子,必須在儀式舉行前穿上傳統服裝,先在空房裡隔離3天。儀式進行中會安排甘美蘭(Gamelan)樂團演奏,或請皮影戲團演出,挫下的牙齒碎屑必須裝入染黃的椰殼裡,並擺上祭祀祖先的神龕旁。

據說,這個挫牙習俗可追溯到6世紀時,峇里國王賈雅(Jaya Pangus)娶華族妻子江金花的古老傳說。江金花答應賈雅求婚的條件之一,就是族人必須將上顎6顆牙齒挫平。其他兩個條件為停止食用生肉,以及必須維持大乘佛教的信仰。兩位浪漫傳說中的主角人物,其靈位現仍供奉在巴陵崗(Balingkang)村子裡,供後人憑弔。

☛出國找旅遊咖:印尼便宜機票印尼優質住宿印尼超值行程

慶祝死亡

在虔誠的宗教信仰影響下,峇里人面對死亡,始終抱著一份樂觀慶祝的心情。根據傳統習俗,峇里人認為未經火葬的亡者靈魂汙穢不堪,如果不在一定時間內為死者舉行火葬,其靈魂將無法升天,而成為徘徊人間的厲鬼,將帶來災難。因此,峇里人的火葬儀式非常隆重。

椰葉花盒敬神明

峇里民眾對神明的尊重完全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峇里島

(椰葉花盒/Photo by Heremy Julian on Unsplash)

晨昏之際的峇里島村落,最常見到的畫面,就是村民們穿著傳統服裝,遊走村內各角落,虔誠獻上祭拜用的小花盒(Canang),姿態莊嚴而優雅,一炷炷的清香,也為靜謐的村子增添了幾許靈氣。

方形小花盒通常以椰葉編製,無蓋,裡面一定會擺入三種顏色的小花,紅花獻給創造之神大梵天(Brahma),白花獻給保護之神毗濕奴(Wishnu),黃花則獻給破壞之神濕婆(Shiva)。通常也會在小花盒裡,再放點小餅乾、糖果或米飯,以最簡單、自然與環保的方式備貢品禮敬神明。

每天3回,祭拜儀式非常簡捷,先點香祭拜,再灑聖水祈求平安,最後將小花盒奉入家中神龕或村落神廟。做生意的店家也會在祭拜後,在店門口地上擺上一只小花盒,行人如果不是有意踏踩上去,他們也不以為忤。

山門別善惡

峇里島

(峇里島天堂門/Photo by Mahosadha Ong on Unsplash)

在峇里島上,無論是在觀光景點、飯店、住家或寺廟入口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建物,通常是左右對稱的「天堂門」(Candi Bentar)。因其造型如山,從中劈開成高聳大門,又稱「裂山門」。門上雕刻的神像或動物造型圖騰,具驅魔避邪的門神功能,將所有壞的東西擋在門外,只有帶著好意念的人,才有福氣進入門內。

神廟黑色神龕—梅魯(Meru)

峇里島

(Photo by Niklas Weiss on Unsplash)

峇里島寺廟或家廟中最吸引人的建物,就屬層層疊疊的梅魯(Meru),它是寺廟裡以黑色棕櫚纖維為建材,由大而小、一層層堆疊的屋簷神壇。梅魯是寺廟中最重要的部分,僅獻給神格較高的神祇,層數完全取決於神祇地位的高低,但只以奇數計,最多可達十一層。

★精選行程:峇里島

★推薦景點:海神廟樹頂冒險樂園

峇里島參訪宜注意小節

峇里島

(出入神廟不得穿著短裙/Photo by Artem Bali on Unsplash)

一、峇里島83.5%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出入神廟不得穿得太暴露或穿短褲、短裙,可自備或在寺廟外租紗籠來穿。經期中的女性不宜進入神廟。

二、峇里島上的神廟很多,但不是所有神廟都可以隨意進入,通常家廟與社區神廟不開放參訪。如果叫車,也務必說出或寫下神廟全名與地名,以避免產生誤會,因為有部分神廟的名稱很相近。

三、雖然印度教的階級制度在峇里島並未劃分得那麼嚴格,但為避免分不清楚而觸犯祭司階級,不要任意觸摸他人頭部,這對印度教信徒而言,屬一種冒犯行為。

峇里島

(Photo by Hakan Nural on Unsplash)

四、在拍攝祭典儀式時,不得站立在跪拜或祈禱者的前面,也不宜打開閃光燈拍攝祭司。

五、盡量小心!不要踩到街頭巷尾或放置門口的祭祀用貢品,並請繞道而行。

六、用鏡頭對準當地人拍攝,最好先徵得對方同意,一來表示尊重,也可避免事後引發索取費用等問題與爭議。

七、與伊斯蘭信徒一樣,左手被視為不潔之手,因此與人握手或接觸時,盡可能使用右手。

峇里島

(Photo by Christopher Alvarenga on Unsplash)

總之,峇里島不只因為美麗的大山細流、長沙礁岩與藝文底蘊吸引國內外老少咸宜的觀光客到訪,真正讓人駐足良久、想再三造訪的主要因素,應該是峇里人那份敬神敬天敬地也敬人的精神,無形中塑造出來的善良純潔本性,而虔誠的宗教信仰與崇尚自然的天性,更讓峇里人得以悠遊於島上的凡塵俗事當中,自得其樂,也讓觀光客感覺輕鬆而自在。難怪世人總是喜歡以神仙島嶼或人間天堂來形容峇里島,確實貼切入微,絕對值得一親芳澤。

☛出國找旅遊咖:印尼便宜機票印尼優質住宿印尼超值行程

作者:李東明

峇里島

台東人,有四分之一台灣原住民血統。自幼喜與大自然為伍,青春期曾受到天主教瑞士白冷會傳教士們的照料,因感念而走上西班牙Camino de Santiago朝聖之路。派駐印尼是公職生涯中的最後一站,曾跟隨專家進入Baduy族人的祖居地,搭上印尼傳統風帆船Pinisi跳島巡遊印尼的海角與天涯,願與有緣人分享他所看見的印尼。

本文摘自《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一書,感謝玉山社出版社提供。

更多旅遊情報:
東南亞旅遊注意事項|不可不知道各國風俗民情、文化禁忌!
峇里島懶人包|峇里島交通、必去景點、必吃美食,行前必看旅遊指南!
【峇里島換錢換匯】台幣換 印尼盾 該怎麼換?海島旅遊行前準備攻略